小家与大党丨程桂林家庭:践行党员初心使命,言行传递红色家风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8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家庭家教家风写在党代会的报告中,进一步凸显了家庭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的基石作用。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全市上下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之际,我们推出“小家与大党”专栏,讲述一个个“小家”对党忠诚、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拼搏进取、传承家风的成长故事。以“一滴水”折射一个百年大党的光荣与使命,折射“大党”对“小家”的关怀和重视、“小家”对“大党”的忠诚与热爱。


今天

让我们走进程桂林家庭

一同感悟她的“小家与大党”


小家与大党丨程桂林家庭:践行党员初心使命,言行传递红色家风


  一位村干部,兢兢业业、至诚服务,坚持做百姓的贴心人,用真诚换来群众满意的微笑。一位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将军人本色践行在工作和社会活动中。程桂林和姚礼德夫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程桂林,鲇鱼山镇徐湾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委员、妇联主席,负责党务、乡村振兴等工作。基层工作任务繁重,经常遇到突击性工作任务,她发挥“月亮底下当白天,晴天一天当两天”的精神,起早贪黑地到村民家中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对于群众要求帮助办理的各项工作,不管是份内的、还是份外的,她都是欣然接受,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徐湾村远离城中心,为此她经常开私家车送村民前往医院就医、办理银行授信、办理残疾证等,为群众提供高效和暖心服务。为了帮助村里的因病致贫群众,她积极奔走在市、区、镇、村之间,努力了解政策和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先后为熊枝花、黎菊园、彭金妹等困难群众争取到防贫险20余万元,补助困难学生争取助学金5万余元,她的工作得到了村民们的肯定,村民们都亲切的称她为“娘家人”“好侄女”。


  她积极参与“百姓讲堂”“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等宣讲活动10余场,致力于用朴实的语言宣讲党的理论政策,用身边人讲好身边事,让理论宣讲真正在人民群众和基层党员干部中“受欢迎”,更好地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有力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程桂林的丈夫姚礼德是一名退伍军人,但他脱下军装退伍不褪色,始终保持着无私奉献的军人本色和军人冲锋在前、勇担重担的姿态,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入伍那天许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在疫情期间积极请缨作战,诠释着一种曾经军人的本色。“我是党员,我先上”,他们夫妻二人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村民群众都闭门不敢外出时,他们夫妻二人舍小家为大家,始终坚守在防控值班点与村落间“逆行”,宣传引导、摸底排查、志愿接送村民。在得知部分村民由于液化气用完无法正常煮饭烧菜时,她通过各种方式与鲇鱼山镇煤气站取得联系,上门为大家补充液化气,保障村民的正常起居生活。夫妻二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履责、无私奉献,在徐湾村各项工作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党员夫妻档成了徐湾村一道特殊的“风景”。


  在接种疫苗初期,很多村民不理解接种工作。为此,程桂林自制通俗易懂的宣传单,起早贪黑入户,详细讲解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和安全性。考虑到村民出行安全,她妥善安排好车辆接送村民前去医院接种,总是第一个赶到医院忙里忙外的登记和核实接种情况,晚上回家后将其整理成电子档。在二人坚守在防控值班点的几个月期间,正在读初三的儿子经常一人独自留在家中,以泡面充饥。对此,她表示:“作为一名母亲虽心中有愧,但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就要在关键时刻担起责任,坚守疫情防控一线,保障村民平安健康生活是我们的职责!”


  她经常利用节假日组织村级“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嫂子帮帮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传统节日为孤寡老人送温暖,为困境儿童送爱心,其丈夫也积极走村入户,倡导广大村民下载注册国家反诈APP、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和社保卡、参加为马家柚等扶贫产业除草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他们夫妻的言传身教下,儿子姚发晨也深受启发,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文明宣传、卫生监督、运动会等各项活动,多次协助老师完成了团员资料整理、校庆、元旦、运动会等活动的志愿服务,并因表现突出成为学生会主席团主要成员。在寒暑假期间还经常和母亲一起参加乡村振兴产品推销和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帮忙搬运扶贫产品、登记外来人员信息等,成了母亲生活和工作中的小助手。同时,夫妻二人不忘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中奉献爱心,在线上线下积极参与多次捐款,儿子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也把自己的零花钱捐赠出来。


  “小家”里她与丈夫相互关心,互相扶持,以身作则,注重对儿子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孩子节俭、谦逊、自强的良好品质,教育他独立自主、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一家人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小家”对“大党”的忠诚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