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青年特教老师胡沐华: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03日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妇女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景德镇市妇联特开设“强国复兴有我”专栏,通过视频短片、人物事迹等形式展示景德镇市巾帼风采,激励全市妇女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江西省红色巾帼宣讲员大赛二等奖获得者、 景德镇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胡沐华的事迹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远隔家乡江西景德镇千里之外。


  2011年,景德镇90后汉族姑娘胡沐华,只身一人,从南昌到兰州,再从兰州到临夏,多次换乘大巴,坐了3天火车,来到甘肃省临夏州特殊教育学校……她一路之所见,是黄土高原的壮阔;她一心之所愿,就是去支教。


  在临夏,她一干就是5年。这5年,祖国的大西北,并没有让她感到陌生,因为“被少数民族同胞们的热情给冲淡了!” 这5年,她用自己的专业所学,为临夏州特殊教育学校的听障儿童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爱心。


  2022年11月14日,她在省城南昌的演讲台上,讲述了这段难忘的特教之旅,精彩的演讲,一举夺得由江西省妇联举办的“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 ”红色巾帼宣讲员大赛二等奖。


  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一直以来是她选择特殊教育事业的赤诚初心。


【强国复兴有我】青年特教老师胡沐华: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20岁那年,一条横幅,点燃了胡沐华的支教热情。


  “毕业时,学校在招聘支教老师,我看到了现场挂的横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她满腔热血,考上支教岗位后,来到了条件艰苦、特殊教育还是空白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在当地的第一所特教学校——临夏州特殊教育学校,当起了一名特教语文老师。


  那时,学校刚刚建立,招收的第一批残障儿童,是听障儿童,也是她从事特教工作的第一批学生。


  这是怎样的一群孩子?


  他们既听不见,也不会说话,家人与他们的交流很少,因为不会打手语,他们在无声的世界里,踽踽独行。作为一名特教老师,胡沐华一边教他们手语,一边教他们语文,并和孩子们同吃同住。接触久了,胡老师慢慢发现,孩子们虽然不会说话,但他们都有一颗温暖善良的心。那时学校有派发阳光早餐,孩子们每天人手一份饼干、牛奶和鸡蛋。有些孩子只吃牛奶和鸡蛋,饼干就积攒起来,带回去给家人分享……胡沐华的内心被深深触动,类似这样的感动还有很多,也让她更义无反顾地坚守在特教岗位上。


  她还发现,班上有一名回族小姑娘,从小父母离异,性格孤僻,内心封闭。胡沐华试了许多办法,教她语文知识、发音说话,并用温暖抚慰小姑娘的心:孩子上课听不懂,胡老师不厌其烦,5遍10遍反反复复教,用手语解释不清楚,就用图画演示,为帮助小姑娘发音,胡老师总是让孩子把小手贴在老师的脸上、鼻旁、脖子上,感受声音的振动,找准发音的部位,孩子住校想家哭泣,胡老师就陪她一起睡……渐渐地,小姑娘在爱的怀抱下,逐渐成长,不仅学习好,说话棒,眼中也有了光。


  去年的教师节,胡老师收到了小姑娘的来信,已是高中生的她,自信地对胡老师说,因为语文基础打得好,很有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


  这一切,让胡沐华觉得,自己身为一名特教教师的职责之重。


  “到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去”


  在临夏的5年,胡沐华尽心尽责,当地的残障儿童们,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得以快乐成长,并逐渐融入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中。同事们的肝胆相照,少数民族同胞们的热情淳朴至今令她感觉亲切,但因为一颗孝心,使得她对家中的母亲总是牵挂。“因为想回家照顾妈妈,还是想考回景德镇”。


  然而,第二次择业,本有机会换其他岗位的她,还是选择了特殊教育。在临夏的5年,她深深感受到,教好一个残障孩子,就能拯救一个家庭。


  2015年,胡沐华考入景德镇市特殊教育学校。这一回,教学难度也再次加大,所教的9个孩子当中,有不同的残障类型,全聋、自闭症、多动症……这意味着,教师付出再多,也不一定会有结果。


  对于没有结果的付出,胡沐华一点儿也不灰心。“特教老师要有爱心、耐心与恒心。”


  “有些孩子刚刚教会,过一会儿又忘了,我们就反复教。”胡沐华如此不厌其烦,为的就是让残障孩子们能有自己的人生,能够残而不废,自立自强。


  “我热爱特殊教育,所以我站在了这里。”在南昌的演讲台上,她喊出了这句真心话。


  “感谢景德镇妇联让我有机会代表广大特殊教育老师参加此次演讲大赛,在这里我见到了许许多多的女性榜样。”说起参加演讲大赛,胡老师深知意义重大,“希望通过我的演讲,让人们对残障孩子有更多的关心关注。”


  在备赛期间,胡沐华铆足了劲,与各级领导、专家同心协力,只为呈现一场关于特殊教育的精彩演讲。“我不会忘记,在工作室修改视频到凌晨4点的星空;更不会忘记,在大家的帮助下逐渐完善的演讲稿,今天的荣誉,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特校的校长黄志建、书记胡辉琴、副校长爱花都十分支持我参加此次比赛。我在市教体局多次进行试讲,市教体局局长冯国平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副局长孙俊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联系专业拍摄人员去学校拍摄相关画面,帮我多次修改稿子;市中小学教研所副所长谢红英是我的指导老师,她帮助我逐字逐句地修改稿子,还有徐翀、占维笑、余丽芳等领导和专家,大家都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市妇联领导对本次比赛也特别重视,我既代表教育系统的老师也代表妇女半边天。”


  “我也只是千万个特教老师当中的一个,普普通通,没有什么特别。”在一段胡沐华的教学视频中,记者看到了一位特教老师的教学日常,胡沐华一边打手语,一边讲课,一边写板书,残障孩子们在她的引导下,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孩子们曾经“残缺”,但正因为有众多像胡沐华一样的特教老师,才有了学习的机会,他们的人生才会有更多可能,甚至走向“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