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泥共舞”,只为最美珐琅彩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7日

“与泥共舞”,只为最美珐琅彩


  书和珐琅彩,一个是好友,一个是挚爱。谈起这些,覃淑琴有说不完的故事。


  45岁的覃淑琴是位陶瓷手艺人,从业三十余年以来,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书海里的珐琅彩,值得我用一生去学习。”


  在景德镇陶瓷行业,作为非遗传承人的覃淑琴算是珐琅彩领军人物之一。从学习做瓷、作画、书法,青花到仿古粉彩。现在,只要和珐琅彩沾边的一切工序和技能她都了然于胸,而这都得益于她早些年的勤奋好学。


  “我14岁开始接触陶瓷,那时候家里经济困难,初中毕业后,只能出来工作。”年少的覃淑琴尝尽了生活的苦,好在深受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熏陶,让她拥有了一技之长。


“与泥共舞”,只为最美珐琅彩


  谈起初心,覃淑琴笑着说:“一开始没有什么大志向,就想着要学门技术,好养活自己和家人。”作为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她对学习陶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她说:“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在学艺期间得到不少师傅的指点,如果没有师傅们的严格要求,可能对珐琅彩就没有这么深的理解。”


  在数年如一日的钻研下,在已有的基础上覃淑琴开始深耕仿古珐琅彩瓷的制作。在她的工作室内,记者发现了一处图书角,上面摆满了各种珐琅彩、陶瓷工艺书籍以及国内外陶瓷博物馆图集,覃淑琴说,图书角是她知识的源泉,珐琅彩的历史源远流长,也愈发痴迷热爱,常常感觉学海无涯,知识的积累远远不够。如今,研究珐琅彩瓷,已经成为了覃淑琴最大的乐趣。


  珐琅彩的制作最难的还是创新的问题,为了给自己开拓眼界,覃淑琴每年都会前往国内外博物馆欣赏世界各地的珐琅彩瓷器。为了构思一款新品,覃淑琴常常要花费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工作室内,覃淑琴给记者介绍了一款新品珐琅瓷花插,她说:“这款作品构思就花费了一年半时间,来回烧制了几百个,才有了现在的模样。在技术上我采用了清三代的扒花工艺和巩红描金工艺,而且还融入了欧洲油画的明暗变化,用点金的技法来表达。但其实出样后,我还不是太满意,后期还需进行改进。”


  对待珐琅瓷,覃淑琴始终保持宁缺毋滥的态度,经她手烧制的珐琅彩几千件,只要稍有不如意,都会被她打上残次品标签,而这些残次品也成为她的专属收藏。她说:“它们可以提醒我存在哪些不足,同样也让制作团队明白哪些地方还需提升改进。”


  从业以来,覃淑琴从不吝将自己技艺传授给他人,在她的团队中女性陶艺师达到90%以上,她说,“今后还会加大女性陶艺师的培养,让她们学以致用,掌握一门技能自食其力,同时,还要把工匠精神传递下去,将珐琅彩工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