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秀花同志生于1977年6月19日,2009年 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9年6月以乐平市众埠镇扶贫站副站长身份兼任铜山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她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坚持党性,公而忘私,身体力行,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铜山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尤其是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大量贡献。人如其名,貌美如花,却弱不禁风,但又是名副其实的“拼命三郎”“女汉子”,自兼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5个村民小组时刻可见她风风火火的身影,听见她快言快语的声音。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之智。组织焕散、土气低落、群众观望是方秀花任支书后对铜山村党组织和村民情绪的第一印象,主要表现就是支部凝聚力号召力弱,党员的向心力不足,村“两委”干部政策水平低,工作思路不清晰,群众没有主心骨,对致富增收前景感到迷茫――针对这种情况,方秀花以创建“六好”村党支部为目标,在班子建设、制度规范、村民自治上做足了文章。一是重学习,以强化班子自身建设为首任,狠抓班子日常学习教育,重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摘编》以及有关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进一步强化村两委班子对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与理解,提升班子整体政治素养。二是建制度,以规范制度为抓手,通过建立党内监督制度、“村务、财务”双公开制度等,增强了村务公开的透明度,融洽了干群关系,营造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规范了干部行为。同时实施目标管理考核,村干部实行责任分工到片,管理到人,既分工又合作。三是抓引领,我们抓住以生产队长为骨干,以党员为示范,以各项协作为推动力,发挥老年协会、村民理事会等各级组织的积极性和重要性的作用,以培养人才,维护稳定,增强村民法制教育为重点。四是育新人,着眼长远发展,在培养人才做到深谋远虑,积极挖掘村民小组、退役军人、创业人员进行培养,今年提交入党申请8人,批准入党积极分子3 人、发展对象 1人、预备党员1 人。五是改场所,多方筹措资金8 万元,对年久失修的村级活动场所进行全面维修改造,整修外墙立面、屋顶防漏处理、更新办公桌椅、规范制度建设等。通过开展创“六好”基层党员组织活动,班子建设明显增强,工作机制逐渐规范,发展业绩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
坚持不忘初心,身怀感恩之心。“把贫困户当朋友串门成习惯;把贫困户当亲戚,交谈成自然;把贫困户当家人,帮忙成家事”,这是方秀花的座右铭。扶贫无小事,她始终坚持把贫困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的,忧贫困户之忧,急贫困户之急、想贫困户之想,做到用情用心用力真扶贫、扶真贫。一是识别再精准。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五进十出”工作法,在严格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村组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乡村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初的 户贫困户名单在村部显眼位置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二是热情接待贫困群众来访,做到及时登记、及时交办、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共接访贫困群众20 人次,为困难群众解决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10件。三是落实扶贫项目,她排除万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一方面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5个自然村进行五拆五清一树”,共拆除旱厕 6座、搭建房1200 平方米、残墙断壁200 米;清理生活垃圾 10 吨、建筑垃圾 50吨、清水沟 100 米,有效改善了群众生活质量。一方面落实项目资金10 万元,新修村组道路 3公里,整修硬化水塘2 口,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除了积极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我们还确定了农民义务监督员和义务养护员,确保项目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四是积极帮助贫困户就业,通过创业设立公益性岗位、“企业订单+居家生产”和加强就业信息服务与对接等方式,帮助 2 户贫困人口居家就业。
坚持知重负重,练就“绣花”之功。脱贫攻坚是政治任务、是第一民生工程,方秀花深感责任重大,从2015年到镇扶贫站工作的那一天起,她在扶贫战线上一干就是六个年头,早已从一个初入扶贫路的青涩女子,成为了脱贫攻坚路上的行家里手。现在兼任村党支部书记,扶贫虽是驾轻就熟,但她不骄不躁,一如既往认真学习党的扶贫政策、细心钻研扶贫业务,不懂的,就到业务部门虚心请问,不清楚的,就到贫困群众中调查访,如今好她不仅业务熟、政策懂,就是全村14户贫困户 31 个贫困人口,每家什么状况,每户几个人口,每人什么情况,她能如数家珍悉道来。
坚持融合群众,激发奋进之志。“你们没有任何一家有想脱贫的样子,每家进去就是房子不修理、路也不修理,幸福不是张嘴求来的,更不是伸手要来的,也不是翘着脚等来的,而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这是方秀花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话糙理不糙。她以扶智扶志为重点,开展感恩教育,补齐贫困户的“精神短板”,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愿脱贫、敢脱贫、能脱贫、会脱贫”的内生动力。程江和,一家四口,两个女儿,一个就读小学,一个就读幼儿园,妻子长期患病。在她的鼓励下,程江和迈开了创业之路——土鸡饲养。徐金树,残疾,一家四口。除了耕种七、八亩责任田外,方秀花还帮助安排了一份全村的保洁员岗位,每年工资9000元。等等许多贫困户通过主动择业、自主创业实现了脱贫夙愿。
坚持凝聚合力,夯实攻坚之基。方秀花深知,扶贫的关键是找准产业,尤其是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的支柱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能人的带动作用,帮助改善生产条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脱贫致富。为此,她根据全市统一部署,提前建立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实施产业收益差异化分配,激励创业和就业,让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得到分红,保证贫困人口长期稳定增收,脱贫不返贫。与江西省沃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投入十几万元在村后的荒地上开展中草药种植试验 30 亩,试验效果好,全村还要扩大种植面积。产业基地还将实施一个创新做法,实施承包管护。将栽种了中草药的基地免租金承包给贫困劳动力或“两委”干部套种低杆经济作物(如花生),负责中草药的除草和松土,既降低村委会管护成本,又增加承包人收入。现在铜山村委会14户贫困户除了2户因年龄大身体不好无法就业外,其余12户都实现外出务工就业、家门口创业或公益岗位就业,外出务工人员还能获得300—500元不等的交通补贴,全村14户31个贫困人口今年全部脱贫,提前完成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最后的全胜,必然是一面义无反顾、勇毅担当“往前走”,盯紧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另一面又要不断自查、反复整改“回头看”,紧盯稳定成果、巩固成效的硬骨头。方秀花表示,将按照脱贫不松劲,攻坚再发力的要求,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做到重心不移、精气不懈、干劲不泄,势必攻克扶贫路上最后的娄山关、淌过脱贫致富最深的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