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这一时期,充斥着变化和冲突,又被称为“反抗期”或“叛逆期”,是各种心理健康问题高发期。
为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成长阶段的心理变化,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安全度过青春期,2月16日下午,由区妇联、昌江区高级职业学校主办的“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课堂在昌江区高级职业学校礼堂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了国家二级心理学讲师林丽敏老师来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排忧解难。活动共吸引150余名学生参加。
课堂上,林老师围绕“阳光应对•未来已来”主题,以心理学的专业角度,从青春期心理健康科普、青少年心理问题主要诱因及表现等方面出发,结合真实的案例剖析现阶段青少年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通过“游戏互动、体验练习”等环节,为在场的孩子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排除负面情绪,树立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
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动和探讨,课程结束后,孩子们纷纷留下感言:
孩子1
这堂课程让我获益良多,最主要的感受是:要学会包容他人,尤其是爸爸妈妈,感觉他们非常的不容易。所以,我决定,从今天开始要帮爸爸妈妈分担一些事情。
孩子2
遇到问题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不是选择自我封闭,而是选择倾诉,多和爸爸妈妈说话,而且要好好说话,互相沟通,互相倾听,解开心结。我要和爸爸妈妈做好朋友。
通过本期公益课程,孩子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管理情绪,科学缓解心理压力。今后,区妇联将继续举办少年儿童关爱课程,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共建文明和谐好家庭!
【心理健康小常识】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指青少年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良好发展,能在学习和社会活动过程中与人建立良好关系,能谅解他人,辨别是非,在遇到困扰时能克服困难。
目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尚无统一公认的标准。综合心理学和医学的观点看,青少年心理健康起码应具有如下基本要素:
1. 身体健康,智力正常。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是衡量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本条件。
2. 人格完整,意识良好。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胸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善于调节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性格、情感都能符合其年龄特点。
3. 乐于交流,善于结友。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结交知心朋友,与朋友能沟通心灵,友好相处,对矛盾和分歧,能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并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为。
4. 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温度计;乐观能使人心情开朗。保持相对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就能在顺境中积极向上、谦虚谨慎,在逆境中意志顽强并能战胜困难。
5. 有所追求,积极进取。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