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假,青少年溺水事故进入易发期,为进一步强化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教育,织密织牢防溺水安全防护网,切实提高学生防溺水自救互救能力,昌江区各级妇联组织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活动,防范并杜绝暑期溺水事故发生,助力少年儿童平安健康成长。
志愿者在社区便民服务微信群发布防溺水《温馨提示》;在各小区宣传栏张贴防溺水宣传海报。同时,志愿者向广大居民发放了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资料,提醒广大居民在思想上充分重视防溺水工作,并叮嘱家长们,要注意孩子们的去向,严禁到河边玩耍嬉戏,不在无成年人陪伴的情况下私自下水游泳,不私自结伴到水边玩耍,以免发生溺水事故,遇到别人溺水时,不盲目救人,正确认识救生圈和救生衣的功能,同时,提醒广大居民提高自我安全意识。
志愿者们来到居民区发放《预防溺水安全知识手册》,倡导家长带孩子去游泳馆游泳,并宣传救护方法。
志愿者详细地向居民讲解了哪些地方容易溺水、“六不准”等相关溺水案例警示,特别是昌江河区域,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提高警惕,看护好家中儿童,勿到河边玩耍、嬉闹。在专项宣传中,辖区居民家长、儿童共同签署了“一封信”的承诺书,家长们一定承担起监护责任,确保孩子安全。
志愿者在沿街等人流量稍大区域向居民群众发放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单,为大家详细介绍了预防溺水的措施、溺水时的自救方法以及发现有人溺水时的救护方法等,增强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同时社区还组织志愿者重点检查西河湾的安全防护设施、防溺水警示标语等设置情况,确保设施完好,无隐患,将关爱未成年人安全工作做到实处。
活动中,社区一方面通过微信群、LED宣传栏、户外大屏以及上户发放宣传海报的形式向居民普及“学生防溺水六不”“遇见溺水时如何自救和施救”等相关知识以及往年发生的溺水案例,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另一方面,社区组织志愿者对辖区内沿河路段进行重点巡防,排查安全隐患,筑牢夏季“安全网”,防止意外的发生。
为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暑期安全教育,严防儿童溺水等事故的发生,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自护意识和能力,余家村童心港湾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童伴妈妈通过有奖问答的方式以及周边一些真实的小案例,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
如何辨别溺水?
7种迹象辨别溺水者:
1、溺水者的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没有时间呼救。
2、溺水儿童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动。
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挣扎20-60秒之后下沉。
4、溺水者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5、溺水儿童的头可能前倾,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
6、看起来不像溺水,只是在发呆,但如果对询问没有反应,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
7.小孩子戏水会发出很多声音,一旦安静无声要警醒。
如何进行施救?
在加强预防的同时,家长及监护人也要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意外发生后,救人刻不容缓,以下6点要知道!
儿童溺水后的正确施救方法:
1、迅速救上岸: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2、清除口鼻堵塞物: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
3、倒出呼吸道内积水:救人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让溺水者头朝下,拍背。
4、人工呼吸: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5、吸氧:现场有医疗条件,可对溺水者注射强心药物及吸氧。条件不足的,用手或针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
6、脱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