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千年瓷都的窑火跨越千里,点亮了上海徐汇的新学期陶艺课堂。9月13日,景德镇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特聘陶艺老师——江西省高温颜色釉绘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黄国斌,带队一行三人走进上海市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以“拉坯绘瓷·匠心传承”为主题,为上海的青少年们带来一场沉浸式非遗体验课,让孩子们在指尖流转间触摸中华陶瓷文化的脉搏。
非遗大师亲授:
指尖流转千年技艺
“拉坯要像对待初生的婴儿般温柔,泥料会在指尖‘说话’。”在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陶瓷艺术创意工坊内,黄老师以一句生动的比喻开启教学。他手持陶泥,示范拉坯技法时,泥料在旋转中逐渐成型为匀称的素坯,引得孩子们阵阵惊叹。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们纷纷挽起袖口,尝试将湿润的陶泥塑造成杯、碗、花瓶等各种器型,尽管初次操作略显笨拙,但专注的眼神中满是对传统技艺的好奇与兴趣。
随后,三位老师带领孩子们体验陶瓷绘画。从分水填色到勾勒线条,孩子们在素坯上描绘出青花瓷的经典纹样。活动中心内,待烧制的“青花雏形”错落摆放,宛如一片待绽放的艺术花海。
“当孩子们面带灿烂微笑,用沾满泥巴的双手捧起自己的作品时,我看见了文化传承最生动的模样。”黄老师感慨道。这场跨越景沪的文化之约,不仅让非遗技艺在青少年心中扎根,更以陶土为媒,串联起中华美育的千年脉络与时代新声。
科技赋能传统:
陶艺工坊焕发新生
此次活动所在的陶瓷艺术创意工坊,内设陶艺手作实践区、陶瓷试片陈列区、陶瓷历史展示区,从集成课桌到智控拉坯机,再到电窑炉设备等一应俱全,传统制瓷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让孩子们直观感受“泥与火”的艺术魅力。“陶艺不是孤立的技艺,而是科学与艺术的交融。如今高温烧制技术在科技加持下愈发成熟。智能温控精准把控窑温,新型材料提升窑炉性能,节能又高效。科技注入让陶瓷烧制瑕疵锐减,成品色泽更艳、质地更优,传统陶瓷业在科技赋能下,焕发出更加美丽动人的光彩。”黄国斌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以高温颜色釉绘画为例,向孩子们解释釉料在1300℃高温下的流动与变色规律,“每个作品烧制后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正是非遗的生命力所在。”
景沪文化联动:
搭建美育传承桥梁
景德镇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此次选派教师赴沪授课,是中心“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一步。非遗大师进校园、“大咖面对面”等系列活动,将景德镇陶瓷技艺与上海国际化教育理念相结合,既为本土非遗传承人提供更广阔的展示平台,也让上海青少年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实现“1+1>2”的育人效果。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人表示,“黄国斌大师的课程意义非凡,不仅传授陶瓷手作的技艺,还让孩子们深入探寻千年瓷都背后深厚的文化基因,体会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更为两地文化交流搭建起一座坚实的桥梁。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发‘陶瓷+科技’‘陶瓷+艺术’等跨学科课程,让非遗教育从‘开学第一课’延伸至日常学习。”
景德镇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表示,下一步计划与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持续进行深入文化交流互鉴,组织教师互访、开展青少年研学活动等,以“瓷”为媒,让两地青少年儿童在文化互鉴中增强文化自信,在协同创新中培育时代新人,书写“双向互动”的文化传承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