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力量绽芳华,志愿服务暖人心。12月5日,江西省首批“龚全珍式”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发布会在南昌举行,会上揭晓了首批“龚全珍式”巾帼志愿者和“龚全珍式”巾帼志愿服务队名单。其中,“龚全珍式”巾帼志愿者12名,“龚全珍式”巾帼志愿服务队11个。在志愿的路上,巾帼志愿者们不言辛苦,开展了很多有温度、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现在跟随小编看看
她们的故事吧
景德镇市昌江区作为城乡结合区域,人口流动性大,特别是农村地区青壮年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多为儿童、妇女、老人,农村空心化、空巢化趋势明显,为有效破解乡村治理难问题,提升基层治理服务现代化能力和水平,昌江区妇联同鲇鱼山镇妇联充分发动“40-50岁”大妈大婶,打造“嫂子帮帮团”志愿服务队,弥补农村治理人才不足,通过身边人帮身边人,实现服务群众、服务基层“零距离”,巾帼力量撑起基层治理“半边天”。
扬起“进取”劲风帆,当好妇幼“勤务员”
第一支昌江区“嫂子帮帮团”巾帼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0年,随着热心“嫂子们”的身影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昌江区妇联不断健全相关的志愿者服务体制机制,将鲇鱼山镇“嫂子帮帮团”巾帼服务的成功案例向全区其他各乡镇(街道)的妇联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进行拓展、延伸。截至目前,昌江区“嫂子帮帮团”巾帼志愿服务有一个区妇联支队,六个乡镇(街道)大队,共计500余名志愿者。
近年来,昌江区妇联“嫂子帮帮团”的巾帼志愿者们充分发挥女性热心和细心特点,利用“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围绕妇女思想引领、妇女创业就业、家庭文明建设、关爱帮扶、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工作,在妇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持续发力,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活动,引导妇女积极投身社会基层治理,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把“嫂子”的温暖送到妇女身边,不断提高基层妇女儿童的幸福指数。
昌江区“嫂子帮帮团”巾帼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围绕宣讲服务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关爱服务娘家人敲门送温暖,助力服务基层综合治理、践行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开展了志愿服务3000多次,影响力惠及全区67个村(居)。以小平台传播大道理,让党的政策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昌江区“嫂子帮帮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寓教于乐的形式,让理论宣讲“接地气”“冒热气”“有人气”。在此基础上还组建了“赣鄱红色娘子军小分队”,深入到村间地头、项目一线开展党史和政策宣讲,让党的政策理论入心入脑。
锚定“为民”坐标系,当好民生“联络员”
昌江区妇联“嫂子帮帮团”开展“入楼入户”行动,善于与妇女共情,融进村子,坐稳凳子,收集妇女工作生活中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掌握第一手实情,以便通过合理的渠道为群众排忧解难。采用群众“点单”、志愿组织“接单”的服务模式,努力做到“一人吹哨,全网响应”。针对性地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爱心辅导作业”“温暖独居老人”“亲情连线”“助农锄草”等特色志愿服务,实现了便民服务“零距离”和服务效能的“最大化”。
鲇鱼山镇上徐村的小琪,爸爸在她出生6个多月的时候因为车祸离开了人世,只有年迈的奶奶照顾着小琪,上小学后的小琪非常的内向腼腆,不敢与人交谈,邻居们都很关爱这个小女孩,于是向村委会反映其家庭情况,“点单”关爱小琪。上徐村的“嫂子们”得知情况后,经常到小琪家拉家常聊天,过生日时买蛋糕礼物,关心其学习生活情况,小琪脸上流露了久违的笑容。
昌江区妇联“嫂子帮帮团”用一点一滴的行动,感染着群众,让更多人自愿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树立“实干”风向标,当好文明“宣传员”
以小切口引领大风尚,让时代新风“春风化雨润民心”。红白理事会的“嫂子们”向村民宣传移风易俗理念,普及村规民约,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成为弘扬文明新风的宣传者和实践者,不断提升乡村形象,夯实纯朴乡风民风。
家长委员会的“嫂子们”积极倡导珍爱粮食、珍爱生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孩子、学生心中种下勤俭节约的种子。
调解室的“嫂子们”通过自己一遍遍的耐心劝导,一次次的双方调解,一件件的事例分析,及时疏导化解矛盾纠纷,为群众的家庭稳定,区域的和谐做出了贡献。如新枫街道的金牌巾帼志愿服务调解员吴锦芝成功调解了多起婚姻家庭纠纷,挽救了多个小家庭。
“嫂子帮帮团”对于农村困难、弱势群体的服务,并不局限于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同时也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真正做到了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