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一心为民好支书江泱泱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1日

  让青春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  

  ——记湘湖镇洞口村第一书记江泱泱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地里刨食只能看老天爷心情,”村里的老人家叹着气“我儿子儿媳都去浙江那边打工咯,我们年纪大了,也就只能伺候伺候这几分水田,能赚几个是几个。”群山环绕的湘湖镇洞口村,平均5年3遇的旱涝,相对偏远的地理位置,来源单一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始终制约着这片田野的发展。


  2021年,江泱泱同志来到了这里,肩负起将党的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的重任,通过精准实施政策、探索发展路线不断改善村民生活。如今的洞口村,发展活力持续迸发,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追寻“我是谁”的答案

  ——“我是一名驻村第一书记” 


  在驻村之初,对于农村工作经验就像一张白纸的机关党员干部,难免会受到一些村民的质疑。洞口村第一书记江泱泱也不例外,刚到洞口驻村一段时间,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和挑战,村民们觉得一个外村姑娘能当好书记吗?


  “驻村第一书记不是来镀金的,我们不仅是政策的宣讲者、执行者,更要做到把党的温暖关怀覆盖到每一个角落,真正做到鱼水情深。”任第一书记以来,为打破质疑,江泱泱始终用行动来证明自己。迅速转变角色,深入摸清村情,她把扎实的工作作风带到了基层。“自然景观虽美,但生活条件的艰苦不容忽视”“347户家庭,总共1245人,其中包括9户脱贫户”“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亟需改变”……在一次次走村入户中,她用面对面的沟通,既了解了村情,更拉近了与群众心与心的距离。找准症结之后,她将党的关怀与政策落实到实处,让村民得惠,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和服务项目,重点关心留守老人和困难群体的福祉,切实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作为县委组织部组织员股负责人,她还组织全县“窑火红”党员志愿服务行动,共设立59个志愿服务点和48个党员先锋岗。作为党员干部,听到紧急支援的需要,便立即驾车到高铁北站接送旅客,确保他们安全抵达目的地,激励志愿者团队更加热情地服务,使每位旅客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叩问“为了谁”的初心

  ——“我就是为了改善老百姓们的生活来的”


  “留守老人和困难群众是农村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他们幸福指数的上升就是民生改善的最好体现。”每次走访中,她都主动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送去生活用品、医疗设备和爱心物资的同时,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帮助方案,如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轮椅,为独居老人安排定期的关怀访问和健康检查等,切实把党的关怀送入千家万户。


  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曾这样评价她:“江书记不像别的干部,她真的走到我们心里来了。每次她来,都不空手而来,常常还坐下来听我们说说家常,看看我们需要什么。她给了我这把轮椅,我现在能到村里晒晒太阳,和老伙伴们聊聊天。她真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为了进一步改善村民生活,抓牢主题教育对民生项目等的帮扶力度,她进一步加强了与帮扶单位的合作,推动建立了新的三层党群服务中心,占地600平方米,不仅成为政务公开的窗口,更是村民文化生活的聚集地,实现了村务信息化,显著提升了服务群众的效率和质量,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建和村庄治理水平。


  通过组织开展多形式的党建活动,洞口村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党与群众的联系更加亲密无间,这不仅为洞口村铺就了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也打造了一个鼓舞人心的乡村振兴案例。


  探索“怎么干”的方法

  ——“归根结底还是要发展经济”


  洞口村最突出的矛盾是村集体经济的滞后和村民普遍外出就业形成了难解的恶性循环,越落后越向外求发展,青壮年流失越多越落后。


  为解决洞口村经济滞后和劳动力外流的问题,江泱泱同志上任后立即着手多途径发展村集体经济。她推动了本地矿山资源的合理开发,特别是金印堂和门山顶两处矿山,这不仅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也显著拓宽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通过这些措施,洞口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质的飞跃,也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


  立足省委提出的农业现代化目标,她带动村民成立了村级集体合作社,将381亩闲置土地流转,重点发展特色油茶种植100亩,特色油菜花种植1200余亩,还通过群众自耕和大户承包等方式,完成1800亩土地的复耕复种,洞口村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多元化的转型。


  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她紧抓景德镇成为网红旅游城市这一契机,大力宣传洞口村的大游山、洞口山洞以及状元桥等历史久、底蕴深、寓意好的标志性景点,同时用好油茶和油菜花等特色种植项目,将这些资源与新兴文化旅游项目结合,并增设了周边文化旅游配套路线,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带动了整个村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